• 网站地图|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 服务热线:

    • 首页
    • 三七功效
    • 三七百科
    • 三七购买
    • 联系我们

    三七百科Site navigation

    猜你想搜

    三七粉的功效三七粉的正确吃法三七粉怎么吃文山三七三七粉三七三七的功效三七的功效与作用三七花的功效与作用三七花三七花的功效三七粉的功效和作用田七三七粉祛斑的吃法三七价格三七粉价格三七的功效和作用三七粉的作用与功效三七粉的副作用三七粉的作用三七花泡水喝有什么功效和作用三七粉的功效与作用三七花泡水喝的功效三七花的作用和功效三七粉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三七粉有6种人不能吃哪些人不宜服三七田七的功效与作用三七的功效与作用吃法三七花的功效和作用三七粉的功效和作用主治汇美云七脑卒中三七谣三七伤药片三七的副作用太大了三七图片三七片田七粉三七粉能长期服用吗三七粉的价格田七粉的功效与作用三七粉的正确吃法空腹田七牙膏田七炖鸡田七图片田七痛经胶囊三七粉什么时间吃最好三七粉多少钱田七的功效

    文山三七 > 三七百科 >
    三七百科Welcome to visit our

    三七神经系统及补益强壮的多方面,三七种植与三七药理作用

    专营 田七 发布时间:2023-10-02 23:09:01 点击: 次
        


    今天,“汇美云七”农小哥给大家分享: 三七神经系统及补益强壮的多方面, 三七种植与三七药理作用

    三七神经系统及补益强壮的多方面


    三七又名田七,明代著名的药学家李时珍称其为“金不换”。

    三七是中药材中的一颗明珠,清朝药学著作《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人参补气第一,三七补血第一,味同而功亦等,故称人参三七,为中药中之最珍贵者。

    ” 扬名中外的中成药“云南白药”和“片仔黄”,即以三七为主要原料制成。

    三七属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因其播种后三至七年挖采而且每株长三个叶柄,每个叶柄生七个叶片,故名三七。

    其茎、叶、花均可入药。

    云南三七分布较广,几乎在海拔1200米、1700米的地区都有种植,其中以文山州各县为主要产区,该州的砚山、马关、西畴等县栽培三七已有三、四百年的历史。

    三七具有“生打熟补”功效,即服生三七,能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参改善跌打劳伤有效;服熟三七(用鸡油或其他油将生三七炸黄即成熟三七),能补血强身。

    经科学研究并通过临床试验证明:三七与人参一样,含有四环三萜等补养成份,而且比人含参含量还高,三七所含的酮类化合物,能促进血液循环,扩张冠状动脉,降低心脏耗氧量,减轻心肌工作负担。

    用三七改善由冠惊讶病引起的胸闷、心绞痛及降低胆固醇和血脂效果甚好。

    日本医学界还认为三七有抑制癌症的作用。

    三七对心血管系统、对人体物质代谢、对神经系统及补益强壮的多方面药理作用,使它在防改善多种疾病,养生保健方面大有可为。

    1、中老年人气血虚弱(包括贫血),面色苍白,头晕眼花,四肢乏力,动则气促,食欲不振,血象下降(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数值下降)等,可服用三七及相关制品,如三七粉、三七汽锅鸡、三七粉蒸肉饼、三七总甙冲剂等,能使精神健旺,血象回升。

    2、中老年人神经衰弱,失眠多梦,食少乏力,精神不振,有增加睡眠,振奋精神,增进食欲之功。

    可于每日临睡前开水吞服生三七粉2克,或服三七总甙冲剂。

    3、中老年人患冠心病或有冠心病倾向,有胸闷、胸痛、心悸等症,可每日早晚吞服三七粉2次,每次1-2克。

    或配丹参,等粉末,每次吞服2-3克。

    也可服复方丹参片。

    三七具有活血化瘀而不伤正,补益强壮而不壅滞的优点,既改善了冠状动脉的血液运行,又可补益正气,增强战胜疾病的能力。

    4、血脂(胆固醇)过高,肥胖超重,可每日吞服三七粉2-3克,连服1周,休息1周。

    也可配制何首乌、黑芝麻、泽泻等粉末,每日服5克,分早晚2次服。

    既可降血脂,降胆固醇,防改善动脉硬化,又可防改善须发早白。

    这一作用与三七促进人体物质代谢的作用有关。

    5、改善跌打损伤,瘀滞肿痛。

    外伤跌打骨折常有出血、瘀血、皮下青紫、局部肿胀、疼痛等症状。

    三七具有的止血、化瘀(促进瘀血吸收)、消肿、止痛作用,正好能全部消除外伤跌打的上述症状,且补益正气之功能增强人体战胜伤痛的能力,故可称三七为“外伤科的圣药”。

    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云:“受杖时(被打)先服一二钱,杖后尤宜服之”就是这个道理。

    一般外伤后(如跌打损伤,骨折)应吞服生三七粉,每次2克,日2次,连服5-7天,有血止、瘀消、肿消、痛止之功效。

    6、防改善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慢性胃炎有出血倾向者。

    可单吞生三七粉2克,日2次,连服10天。

    也可配白及、黄芪、黄连等粉末,每服4克,日服2次。

    有促进止血、使溃疡病灶愈合、止痛等作用。

    7、多种出血性疾病:如眼底出血、结膜下出血,牙周炎牙龈出血,妇女月经过多,痔疮出血,咯血(如支气管扩张、肺结核咯血)等均可内服三七,有良好的止血改善病之功。

    8、癌症的辅助改善剂。

    癌症是中老年人常见的致命性病症。

    癌症中晚期往往表现为正虚邪实,应用三七,一可起抗癌祛邪作用,二可借其补益扶正之功,增强身体免疫力,有助于战胜死亡,延长寿命,且可减轻“放疗”“化疗”对人体产生的损害作用。

    其活血止痛之功对改善全身和局部的血液循环,减轻疼痛也有好处。

    多种三七制剂均可用,如文山生产的“三七蜜精”等。


    三七种植与三七药理作用


    【拼音名】 Sān Qī 【别名】 田七、滇七、参三七、汉三七 【来源】 为五加科人参属植物三七Panax pseudoginseng Wall。 var。 notoginseng (Burk。) Hoo et Tseng [P。 sanchi Hoo]的块根,其花亦入药。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30~60厘米。

    根状茎(芦头)短,具有老茎残留痕迹;主根粗壮肉质,倒圆锥形或短圆柱形,长约2~5厘米,直径约1~3厘米,有分枝和多数支根,表面棕黄色或暗褐色,具疣状凸起及横向皮孔。

    茎直立,单生,不分枝,近于圆柱形,有纵条文。

    掌状复叶3~6片轮生茎顶,具长柄;小叶通常5~7片,膜质,基部一对较小,椭圆倒卵形或长圆披针形,长5~15厘米,宽1~5厘米,先端长渐尖或渐尖,基部近圆形而偏斜或宽楔形,下延,边缘具细密锯齿,两面脉上有刚毛。

    夏季开淡黄绿色花,伞形花序单生于茎顶叶丛中,总花梗长达30厘米;花5数,花瓣长圆状卵形,先端尖;子房下位,2室,花柱2,基部合生,花盘平坦或微凹。

    果扁球形,熟时红色。

    种子扁球形,1~3粒。

    【生境分布】 生于山坡丛林下。

    分布于广西西南部、云南东南部,一般为栽培;江西、湖北及其它省近年也有栽培。

    【栽培】 喜冬暖、夏凉的环境,不耐严寒,忌强光。

    宜选阴凉通风,土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腐植质壤土栽培。

    种子繁殖,播种前2~3个月整地、作畦。

    为了消灭害虫、病害,可在翻地时撒1~2次石灰(60斤/亩)或六六六粉(5~10斤/亩),但必须在种植前20~30天进行。

    当果实成熟后,可随采随播,产区也多用冬播。

    播时于畦面开沟,沟宽1~2寸,深2~5分,粒距1.5~2寸,覆细土2~3分,再盖稻草防畦面板结,保持土壤湿润,约3~4个月出苗。

    幼苗生长1年,于12~1月,休眠芽萌动前,按苗大小,挖出栽种,开沟,以5×5或5×6和6×6寸行株距栽种,栽深0.5~1寸。

    栽时,芽头向下倾斜成约20度角,然后覆土盖草。

    播种1月后,搭荫棚,四周围以篱笆;透光度按季节调整,光度由大到小,再由小到大,春季透光度60%左右,夏季40~50%,冬季逐渐调大透光到50%~80%。

    生长期间应注意防病、防虫,施肥、摘蕾。

    【化学成份】 块根含三七皂甙A(arasaponin A,C30H52O10)、三七皂甙B(arasaponin B,C23H38O10),二者水解后分别生成皂甙元A,皂甙元B及一分子葡萄糖。

    又近举报导,含有五种三萜皂甙,其甙元为人参二醇及人参三醇等。

    三七块根除含有皂甙外,尚含有生物碱和黄酮甙。

    三七叶含皂甙,水解后其皂甙元以人参二醇较多,可明显检出有齐墩果酸,但人参三醇含量极少。

    【药理作用】 1、三七块根流浸膏能缩短家兔血液凝固时间,有止血作用。

    2、三七有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减慢心率,减少心肌氧消耗的作用。

    并能对抗因脑垂体后叶素所致的血压升高、冠状动脉收缩的作用。

    3、三七块根对动物实验性“关节炎”有预防和改善作用。

    4、三七灌胃能促进小白鼠肝糖元的积累。

    5、毒性:三七皂甙给猴等等物静注,有溶血作用,对小鼠静注其半数致死量为460毫克/公斤。

    对金鱼毒性极轻。

    【炮制】 开花前采收3年以上的鲜三七,去茎叶泥土,摘下芦头、侧根、须根,分开大小,晒至六、七成干时,用谷壳掺和,边晒边搓揉,使其体质结实,再晒至足干。

    夏季采花,阴干或熏蒸晒干。

    【性味】 块根:甘、味苦,温。

    花:甘,凉。

    【功能主改善】 块根:活血祛淤,止血,消肿止痛。

    用于衄血,吐血,咯血,便血,功能性子宫出血,产后血瘀腹痛,跌打损伤。

    花:清热,平肝,降压。

    用于急性咽喉炎,头昏,目眩,耳鸣。

    【用法用量】 块根:1~3钱,研末用白开水送服。

    不宜入煎剂。

    花:适量,开水冲泡当茶饮。

    【附方】 1、吐血,衄血,大、小便出血:三七1钱,花蕊石、血余炭各0.5钱,研末分4次吞服,每日2次。

    2、跌打损伤:三七1~2钱,磨甜酒内服,或研末内服。

    3、急性坏死性节段性小肠炎:三七研末,每服3分,每日3次。

    一般服2日后腹痛减轻,4~5日后肠蠕动恢复,7日左右肠梗阻解除,10日基本痊愈。

    继续服至15日以巩固疗效。

    4、消化性溃疡(瘀痛型):三七0.5~1钱,研粉吞服,当归、桃仁、延胡索、赤芍、失笑散各3钱,乳香、没药各1钱。

    (此型可能为穿透性溃疡。

    )

    三七种植与各种病预预防改善疗方法


    三七园的生态结构随着生产水平的提高而在不断的变化,过去的一些毁灭性灾害,现在已经绝迹或很少发生;新出现的一些生物灾害,现已成为生产上的主要障碍。

    我们感谢专家们对文山三七产业的关注,诚请专家们一如既往,对我们予以指教。

    一、为害三七的主要病害 三七别名田七,为五加科,人参属,多年生草本。

    以根入药,有散瘀活血、消肿定痛、止血的功效。

    在中药材生产中的地位仅次于人参。

    三七苗期病害有炭疽病、立枯病,以炭疽病发生更为普遍;成株根部病害主要有根腐病、疫病及一种茎线虫病;地上部病害有锈病、黑斑病、炭疽病、疫病、白粉病及斑点病等;生理性病害有荫棚透光度过大引起的干叶、灼斑。

    三七立枯病 立枯病是三七苗期的重要病害,严重时种苗成片死亡。

    种子、种芽发病变黑褐色腐烂,幼苗被害后,在假茎(叶柄)基部出现水渍状黄褐色条斑,随着病情发展变暗褐色,后病部缢缩,幼苗折倒死亡。

    病原物为立枯丝核菌,属半知菌亚门,无孢目。

    病菌以菌丝和菌核在土壤病残体上越冬。

    菌丝直接侵入,在病部产生菌丝后扩展为害邻近植株。

    立枯丝核菌为低温菌,一般在18℃左右发生严重。

    三七种子播种期在11月至次年1月,低温下幼苗出土缓慢,易引起感染。

    育苗选地不当、土质粘重、土壤未经消毒、播种过密以及保温保湿草盖得过厚,幼苗生长瘦弱,容易发病。

    三七炭疽病 炭疽病在云南、广西等产区发生很普遍,三七地上部分全年均能发病,造成损失严重。

    为害叶、叶柄、茎、花及果实等部位。

    幼苗发病,在假茎(叶柄)的基部出现梭形红褐色斑或长条形环绕凹陷缢缩斑,引起幼苗折断倒伏。

    顶部若发生坏死斑造成幼苗顶枯。

    叶片发病病斑灰绿色,有同心轮纹,后变褐色,上生粉红色或黑色孢子堆,后期破裂穿孔。

    茎和叶柄发病,产生梭形黄褐色溃疡斑,致使叶柄盘曲以及茎扭折,七农俗称“扭下盘”,发生在花梗和花盘上的则称“扭上盘”,造成干花干籽。

    茎基部发生的病斑除引起成株倒伏,并诱发羊肠头(根茎芽)腐烂。

    果实被害产生圆形或不规则形浅黄色凹陷斑,果皮腐烂。

    病原物主要为胶孢炭疽菌,其次是黑线炭疽菌,均属半知菌亚门,黑盘孢目。

    病菌以分生孢子粘附在红籽(即三七果实,内含种子1~2粒)表面,或以菌丝潜存于软果皮层组织内,为初次侵染的来源并引起远距离传播。

    带菌羊肠头或残桩株叶也可作为侵染来源。

    病部产生的分生孢子通过风雨淋溅、昆虫等近距离传播,可不断引起再侵染。

    病害的发生及流行与气象因素和荫棚透光度关系密切。

    病部湿润有水滴或水膜是孢子的生成、传播以及萌发侵入的重要条件,因此该病多发生在高温高湿的6~7月,尤其是连续降雨或久雨不晴容易造成病害的大发生。

    雨后天气闷热、不及时打开园门排湿以及天棚过稀、透光度过大,均可导致病害严重发生。

    三七根腐病 根腐病是三七的重要病害,云南、广东、广西等产区一般发病率为5%~20%,严重时高达60%~70%。

    生长年限越长,发病越突出,严重影响生产。

    根腐病又名鸡屎烂,为害根部,受害根部黑褐色逐渐呈灰白色软腐浆状汁,有腥臭味。

    多发生在6、7、8月雨季,种植年限越长,发病越严重,病株常由侧根先烂,延及主根,或在根状茎头及茎基部出现黄褐色病斑,不断扩大蔓延,致使全部腐烂,病株出现叶色不正常,继而地上部萎蔫,下垂直至全株枯死。

    剖开病根可见沿维管束组织变黄褐色。

    后期病根全部呈黑褐色或灰白色稀泥浆状,七农俗称“鸡屎烂”。

    病原物以腐皮镰孢霉根生专化型为主,其次有尖镰孢、串珠镰孢中间变种。

    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厚垣孢子在土壤、病残体上越冬。

    通过菌土转移(灌溉流水和土壤耕作等)或带病种苗传播;病残体堆制未腐熟的肥料也能传病。

    病菌通过根部伤口或从根茎(羊肠头)自然裂口侵入。

    冷害、机械伤、时干时湿和栽苗时伤根以及地下害虫和线虫为害造成的伤口是病菌侵入的最好途径。

    如云南产区一种茎线虫(Ditylenchus sp。)为害根部,加重三七根腐病的发生。

    轮作年限短、土壤粘重、地势低洼、排水不良、耕作粗放及整地不平等因素对三七根茎发育不利,根腐病发生都较重。

    排水不良、耕作粗放及整地不平等因素对三七根茎发育不利,根腐病发生都较重。

    该病在3月出苗期就有发生,6~9月高温多雨时发病最重,10~12月低温少雨发病率明显下降。

    三七黑斑病 黑斑病在广西、云南产区普遍发生,一般发病率为20%~35%,严重时达90%,是造成三七减产、种子干瘪主因之一。

    三七的茎、叶、叶柄、花轴、果实、果柄、根、根茎及芽部等部位均受害,尤以茎、叶、花轴等幼嫩组织受害最重。

    茎、叶柄及花轴受害,初为椭圆形凹陷褐色斑,上下或不规则形水渍状褐色斑,潮湿时病斑扩展很快。

    后期病斑破裂,叶片脱落。

    果实和种子被害也生褐色斑,果皮干缩,种子变米黄色至锈褐色。

    为害根芽部(羊肠头)产生褐色腐烂斑,向下扩展形成根腐,一年四季都可发生。

    病原物为人参镰格孢菌,属半知菌亚门,丝孢目。

    病害的初侵染源主要是病残株和带菌种子。

    种子和种苗(子条)带菌是造成苗圃和新辟三七园发病的原因。

    当环境条件适宜时(气温15℃以上,相对湿度80%左右)分生孢子即可萌发侵染为害,引起再侵染。

    分生孢子靠风雨、浇水飞溅等方式传播。

    一般3月出苗期就可在茎部出现病斑,4~5月天旱少雨发病少。

    6~9月雨季气温与湿度增高,病害蔓延迅速,叶片、叶柄、花轴等部位相继发病,10~12月低温干燥病情也相应下降。

    二年生以上三七发生根腐,由于上年茎叶受害枯死而后侵染根茎及根所造成。

    三七锈病 锈病在广西、云南三七主产区发生普遍,为害严重,发病率一般为20%左右。

    三七整个生育期都可感染发病。

    主要为害叶片,茎、花梗和果实等部位也可受害。

    初在叶背产生针头大小、水青色至黄白色的疱斑,扩大后呈近圆形或放射状排列,边缘不整齐,破裂后露出锈黄色花朵状的夏孢子堆,外围有褪绿晕圈。

    疱斑也可发生于叶面。

    后期病斑多痂化或穿孔。

    严重发生时病叶卷曲不能展开,或叶片黄变脱落光秆。

    花果受害萎黄干枯。

    后期在叶背均匀散生桔黄色的冬孢子堆,锈粉不脱落也不散开。

    病原物为人参夏孢锈菌,属担子菌亚门,锈菌目。

    病菌在病残枝叶和根茎芽(羊肠头)上潜存越冬。

    带菌种苗也是病害的侵染来源。

    次年早春2~3月,病菌侵染新抽生叶的叶背,导致叶片卷缩,变黄,枯萎脱落。

    产生的夏孢子通过风雨传播,成为株间再次侵染的菌源,4月后陆续出现夏孢子堆,扩展至叶面,7~8月锈病为害加剧,孢子堆亦大,造成第二次落叶高峰。

    11月以后在叶背产生冬孢子堆。

    气温在18~22℃左右、雨水多、相对湿度高或叶面有凝结露滴时,最适于发病。

    天棚盖得过密,棚内光线弱,空气不流通受害也重。

    在浙江锈病发生也有二次高峰,分别在5~6月、9~10月。

    三七白粉病 白粉病是广西、云南三七产区常见的病害之一。

    主要为害叶片,其次叶柄、花盘及果实等。

    叶片受害,主要在叶背上产生灰白色近圆形的粉霉斑,继而霉斑迅速扩大连接成片,严重时粉斑变黄白色,叶片干枯脱落。

    花盘、果实受害时开花不结籽,影响种子饱满度。

    病原为粉孢霉,属半知菌亚门,丝孢目。

    病菌的菌丝体在根茎羊肠头上越冬,因此幼苗出土即开始发病。

    病斑上产生的分生孢子通过气流传播引起再侵染。

    一般日平均气温在20~28℃,相对湿度49%以下的高温干燥及大风天气发病蔓延最快,为害最重。

    三七疫病 发病初期叶或叶柄上出现暗绿色不规则形病斑,似开水烫过,随后变褐软腐、凋萎下垂甚至粘附在茎秆上。

    根茎部受害产生黄褐色腐烂。

    病原为恶疫霉(Phytophthora cactorum)属鞭毛菌亚门,霜霉目。

    三七疫病常在多雨季节发生,三七园荫棚过密、湿度过大易发生为害,干旱少雨天气转凉后发病轻。

    为害三七的主要虫害有桃蚜,红蜘蛛、软蚧、粉蚧、小地老虎、卷叶虫、蟋蟀、蛴螬以及蛞蝓、老鼠等。

    二、三七病害的综合防改善及天诺系列产品在三七上的合理使用 1。选地及土壤消毒:选择团粒结构良好、疏松的红壤或棕红壤,在播种前2~3个月,施足基肥,多次耕犁,最后一次翻耕时,进行土壤消毒,消毒方法:每亩用天诺线净颗粒剂3~4千克(线虫、地老虎、蛴螬、蟋蟀为害较重的地块)或1.5%菌线威2~3千克,(对根腐病、立枯病、炭疽病、疫病、黑斑病都有很好的防改善效果)均匀撒在畦面上,耕入畦内6~10厘米的土层中。

    亦可将农药拌入过筛的腐熟有机肥施入播种或移栽沟或穴内。

    2。种子或子条消毒:种子播种前,去果皮,并用天诺苗菌杀300~500倍、或金消康(杀菌王)2000倍或0.2~0.3度波美度石硫合剂,消毒10分钟。

    子条消毒方法同种子(根腐病、炭疽病、疫病、立枯病)。

    3。加强栽培管理:三七为林下植物,要求日照不强的阴凉环境,栽培三七要求搭好荫棚。

    透光度过大,植株矮小,叶片较黄,红蜘蛛和炭疽病发生严重;光照较弱,植株纤弱,根部发育不良,开花迟,结果少,幼苗三七园透光度以17%~25%为宜,2~4年宜透光度为20%~30%。

    通过调节棚盖稀密(掌握前稀、中密、后稀的原则)和园门的开关,以利三七生长发育和降低温湿度,增强抗病性。

    合理施肥注意排水灌溉,做好越冬防寒工作是三七丰产的重要措施。

    天诺喷冲宝、天诺颗粒丰对加强各类作物对营养的吸收,促进生长,提高抗逆性、改善品质起着重要作用,是无公害植物生长调节剂。

    在三七生长期每年喷洒3~4次,能大大提高三七抗病虫,抗干旱和防寒能力,有利于提高产量、改善品质。

    4。适期喷药,控制病虫为害:三七出苗后及生长期,应经常进行田间观察,发现病虫害,应及时进行防改善:

    (1)地老虎、蛴螬、蟋蟀等地下害虫发生严重的地块,亩可用天诺线净3~5千克或天诺地正丹3~4千克穴施或沟施灌根防改善; (2)蚜虫、红蜘蛛、卷叶虫等为害叶片严重的地块,用天诺炔螨特1000~1500倍或菌杀敌生物农药400~600倍喷洒面叶; (3)根腐病、立枯病、疫病等根部病害发生后应及时拔除病株,并进行灌根处理消毒,药剂可用苗菌杀300~500倍或1.5%菌线威3500倍灌根处理; (4)发现炭疽病、锈病、白粉病、疫病等叶部病害,应及时喷洒苗菌杀300~500倍(炭疽病、疫病、黑斑病)或粉锈宁2000倍(锈病、白粉病); (5)在出苗期和雨后,可喷洒30%中诺新型悬浮剂350~500倍或75%甲基托布津1000倍,能控制多种病害的发生。


    更多关于 三七神经系统及补益强壮的多方面, 三七种植与三七药理作用 的资讯,可以咨询 “汇美云七”农小哥。

    (“汇美云七”旗下,文山三七网 - 云南产地,货真价实的三七)

    关键词: 三七的功效 田七
    上一篇:三七祛斑的具体有哪些方法?,三七祛斑的奥秘   下一篇:三七粉一般具有化瘀止血、活血定,三七粉一般吃多长时间有效、保质期多久呢

    相关文章

    • 高血压与三七粉,高血压如何选购三七花
    • 骨折吃文山三七能帮助恢复吗?,骨折后三个阶段应该怎么吃三
    • 需要补血的女性如何吃三七,青少年能长期食用文山三七吗?
    • 长条三七有何特点?是不是效果更好?,陈年的三七效果会不会
    • 长期喝三七粉好么,有哪些副作用?,长期喝三七粉有副作用吗
    • 长时间吃文山三七治疗痛风病症,长期严重失眠?需要吃三七了
    • 野生三七与养殖有何区别,野生三七卖4块钱一克?
    • 野三七炖肉能吃吗?,野生三七与人工种植的有什么不同吗?
    • 选购三七要注意哪些问题以及要素,选购文山三七的小妙招
    • 适合服用三七粉的哪几类人群,适合高血脂患者的三七养生吃法
    关键词:三七粉的功效和作用 | 三七粉的功效和作用主治 滇ICP备18002165号

    农林网站 © 2017 文山三七网

    电话:

    版权所有 www.dnhhw.cn